Search


#有病專訪
Joanna,是一位34歲的媽媽,很喜歡小孩,在30歲時有了自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有病專訪
Joanna,是一位34歲的媽媽,很喜歡小孩,在30歲時有了自己可愛的女兒。

在女兒 2 個月時,Joanna 正處於哺乳階段,當時她左胸有一塊1~2cm 的硬狀遲遲消退不了,一般而言哺乳時期的乳房硬塊,都會隨著按摩或時間消失。趁著產科回診時給醫師看了一下,醫師說「只是纖維腫塊,沒事的!」
 
工作如狂的 Joanna,便沒放在心上,產假後就繼續開始她的職場人生 —— 直到某天半夜,她因左腋下不明疼痛而醒來,才發現當初左胸在哺乳時發現的小腫塊,竟然還在,她整夜無法入睡,一早便馬上掛了乳房外科看診。
 
乳房外科醫師安排了超音波、抽吸檢查,並馬上請 Joanna 的先生到場,告訴他們,惡性腫瘤的機率非常高。
 
當時她才30歲,便被迫開啟了她的抗癌旅程。
 
人生正處於事業衝刺、剛剛成家、小孩也還小——面對這樣的衝擊,Joanna 曾困惑「為什麼是她?家族完全沒有病史啊?」
 
「當時出了診間,我先生就哭了。我看了其實很心疼,但我自己當下是沒有哭。」
罹癌,對於一個健康的陪伴者來說,是突如其來的恐慌;但對於身為一位母親的 Joanna 而言,卻不得不堅強。
 
感到困惑的 Joanna 開始回過頭檢討自己,或許是自己追求完美的個性、沒空運動、常態熬夜、長期高壓的工作環境,才會有這樣的結果?
 
反省後,Joanna 理解到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,
就是「慢慢學著放下」。
 
「放下」,並不是放棄。
而是放過自己、放過他人、放過那些出現在自己生命中的無常——雖然過程不太容易,但卻讓她找到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:好好照顧身體、好好花時間陪伴家人。
 
目前她是乳癌第4期患者,已擴散至肝和骨頭,醫師說可能是因為她很年輕、所以癌細胞很活躍、到處亂跑。
 
聆聽她的專訪時,
Joanna 的聲音聽起來格外平靜,沒有對末期的恐懼。
或許不僅僅是因為她樂觀開朗的性格,而是因為她深愛自己的孩子,有一份名為母愛的堅毅。
 
這一路走來,實在有很多的不容易。
畢竟是第四期癌症,得接受各式各樣的治療方式,腫瘤的縮小、復發,讓她經常反覆經歷著期待與失落。
 
Joanna 曾經鼓氣勇氣問醫師自己還能活多久?
醫師告訴她,通常是 5 年。
 
「我不想給自己這樣訂個期限,我想盡可能的活下來,陪伴孩子成長,這是我目前最大的願望。今年是我的第四年,請大家跟我一起加油,突破第五年吧!」
 
在撰寫 Joanna 的文章時,我不禁想到之前我曾訪談一位也是末期乳癌的病友,她說:
「醫生總說,末期的癌症,基本上已經不能痊癒、治療通常是以讓病人『維持好的生活品質』為最大前提。」
「所以我很矛盾,我明明知道,這是一場必須打到最後一刻的戰爭,而且還不一定會贏——那麼,什麼才是『好的生活品質』呢?」
 
什麼是好的生活品質呢?

當時我根本沒有答案,也說不出話來。
但我想,今天 Joanna 的故事,是一個很好的解答。

放下,找到對自已生命最重要的事,然後把握每個當下,享受其中。
 
沒有『最好的生活品質』、只有『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』。
 
我們祝福 Joanna,不只突破五年,還要突破未來好幾個十年!

轉載出處:我們都有病
文字:楊筑鈞 /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
攝影採訪:康閔雯 / 米娜哈哈記事本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謝采倪,在26歲那年確診淋巴癌。骨子裡很悲觀,所以深知「樂觀」面對疾病有多難。正在持續透過創作、筆耕,傳遞更多關於病的人事物及他們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